江南平台,江南(中国)

【黑龙江日报】优化高等教育管理 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

发表时间:2024-10-09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郑蔚

卓越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类型,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采用并创新方法,高效率、高质量解决管理、生产和服务中的各类复杂问题,而且需要具备较快成为行业骨干的能力。换言之,卓越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具备持续学习、实践应用、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对行业发展保持敏锐观察并做出预测,使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始终保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的前沿阵地,需转变教育管理思路,加强专业化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管理评价标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多维度提升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教育管理目标愿景

制定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是知识接受者,更是教育改革的利益相关者。高校应意识到优化高等教育管理是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据此转变育人观,从“教学和管理”逐步转变为“服务和发展”教育管理目标,推进教育管理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的进一步融合,确保教育管理主体在关注学生学术需求的同时,兼顾学生个人成长与全面发展需求。高校应在此基础上,区分卓越应用型人才和一般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明确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据此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构建卓越应用型人才实验区和相应的遴选制度。由不同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采用笔试与面试结合等方式,综合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高校通过构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学生学习数据信息,便于培养单位和专业教师预测学生是否具备成为业务骨干或行业领军人物的潜质,从中选拔较为合格的卓越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打破学科、专业固有壁垒,强化需求导向。基于此,高校应围绕教育管理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特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等,增加具有充分实践性的新课程,以重点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增加具有高阶性、挑战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课程内容,突出课程“跨学科”属性,以重点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构建教育管理专业队伍

创新“双核多形”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高等教育管理,应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打造专业的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对内,完善专业岗位晋升激励制度,构建扎实、稳定的学习型教育管理队伍;对外,严格教育管理人员选拔与聘请环节,全面考察教育管理学历、资历经验、管理能力、钻研意识、职业道德、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实施经验等。如此,专业化教育管理队伍的打造应始终坚持以“卓越”“应用型”理念为人才培养核心,加强与学生互动,及时收集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规划等信息,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前预防部分问题的产生,逐步构建可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卓越应用型人才实践应用与创新创业两大核心能力培养目标。针对不同专业的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配备能够凝聚、引领和服务学生的导师,以专职和兼职教师为主力,创建相应的教育管理社区,满足不同学校、行业、学科专业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实现“1+1>2”教育管理效应。

优化教学管理评价制度

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需要以配套的、有效的评估机制作为辅助,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反馈。鉴于此,高校应引入行业标准体系,由教育管理专业人员与企业进行对接,更新卓越应用型人才认证体系、不同职业认证体系,了解不同专业与认证体系相符合的实际情形,以及企业对于卓越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以此确保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性、指向性更强。据此,明确和完善高等教育管理评价体系考核标准,应涵盖卓越应用型人才学业成绩、科研实操、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职业操守、职业理论、创新成果等,全方位考察其专业知识水平、科研水平、业务能力、职业涵养、创新潜力等。同时,高等教育管理评估还需构建定期评估与改进循环机制,由教育管理者通过教师反馈、学生记录、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并整理阶段性评估数据和结果,对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规划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系江南平台,江南(中国)(武汉)研究生院主任科员]

链接:电子报刊 (hljnews.cn)

(原载《黑龙江日报》2024年10月9日)


最新动态